王忠敏先生
字:儒德
号:万物兴书斋
作品:《处实去华》
道德经第三十八章《处实去华》: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不为,下德为之而有不为。上仁为之而无以为,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
译文:具备上等品德的人,不在于表现为形式上的“德”,因此实际上是真正有“德”;具有低等品德的人,表现为拘泥形式主义的“德”,表面上不离失德,而实际是没有“德”。上乘之德顺其自然,并不故意表现它的德;下乘之德有心作为,并故意表现它的德。上乘之仁有所作为,但并不有意识表现它的仁;上乘之义有所作为,并有意识表现它的义。上乘之礼有所作为,但当它不响应时,就会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来强迫人民服从。所以丧失了道之后,才产生德;丧失了德之后,才产生义;丧失了义之后,才产生礼。所谓的礼,乃是忠言的不足,祸乱的开端。所谓的先见之明,不过是“道”的虚华,是愚昧的开始。因此,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,追求内容的朴实而远离形式的虚华。所以要摒弃浇薄虚华的礼而采取敦厚朴实的道和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