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茶的故乡,据说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始于神农时代,距今近5000年历史。直到今天,中国各族同胞仍然保留着以茶代礼的风俗。
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很悠久。作为开门七件事(柴米油盐酱醋茶)之一,饮茶在古代中国是很普遍的。
武王伐纣时期,茶叶已作为贡品。原始公社后期,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。战国时期,茶叶已形成一定规模。先秦《诗经》总集就有茶的记载。
汉朝 ,茶叶成为佛教"坐禅"的专用滋补品。到了魏晋南北朝,已有饮茶之风。隋朝,全民普遍饮茶。唐代,茶业昌盛,茶叶堪称"人家不可一日无茶",坊间茶馆、茶宴、茶会,提倡客来敬茶。宋朝、流行斗茶,贡茶和赐茶。清朝时期,曲艺进入茶馆,茶叶对外贸易发展。
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。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,以雅为主,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、品茗歌舞。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,融合了儒家思想,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,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,成为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。
“茶道本质是从简单,平凡的生活中品悟出生活的本质;参禅也是通过静思,从简凡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理”。
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,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。唐代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。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,深入中国的诗词、绘画、书法、宗教、医学。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、生产的物质文化、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,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。